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微环境调控的实体肿瘤诊断与治疗”交叉研究团队2023年招聘博士后
一、项目介绍
全球每年因癌症及其并发症死亡的人数已占全部死亡人口25%以上。其中,在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中,乳腺癌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30年胰腺癌死亡率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针对肿瘤细胞物理微环境的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力学微环境在癌症转移和肿瘤细胞耐药性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探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微环境的力学特性变化,研究力学因素对肿瘤细胞转移和耐药性的影响机制是力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共同关注的共性关键科学问题,可为获得肿瘤发生发展的新认识,并发展新型诊疗手段奠定坚实基础。另外,发展新型物理治疗手段(如电、磁、热等),并与传统化疗或新型免疫治疗手段相结合的组合治疗方式在实体肿瘤(如乳腺癌、胰腺癌等)的治疗中显示出广阔应用前景。例如,微波消融技术和电消融技术等在治疗乳腺癌和胰腺癌患者显示出显著疗效。但目前有关物理治疗手段对实体肿瘤治疗方面的基础研究还较少。因此,选择合适的物理治疗手段参数,阐明物理治疗参数对实体肿瘤杀伤作用和周围组织功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可为临床物理治疗提供重要实验数据的理论指导。
在此背景下,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林敏教授、李菲教授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杨谨教授、肝胆外科王铮教授在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微环境调控的实体肿瘤诊断与治疗”交叉研究团队支持下,现招收博士后3名。研究方向:针对实体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共性科学问题和技术需求,以乳腺癌和胰腺癌两类具有典型代表性实体瘤的诊断和治疗为切入点,探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微环境的物理特性变化,研究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共同关注的物理因素对肿瘤细胞特性和耐药性的影响机制的共性关键科学问题,并发展新型诊疗手段。
二、招聘条件
招收具有医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学、化学、人工智能、生物力学、生物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背景的申请人。申请人应具有博士学位(取得博士学位3年内),年龄一般不超过32周岁,身心健康,品行端正,具有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进取意识,恪守师德行为规范、学术道德规范,具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浓厚的科研兴趣,在相关领域取得明显业绩,具有良好的学术发展潜力。
申请人登录西安交通大学招聘网(careers.xjtu.edu.cn)进行填报,申报系统开放时间2023年5月29日﹣6月11日,系统关闭后本批次招收不再接收申请。
三、待遇
医学交叉博士后分为A(25万元/年)、B(16万元/年)两类,实行年薪制。
(1) A类前两年按20万元年发放,中期考核合格及以上者后两年薪酬提高至25万元/年,并补发前两年薪酬共计10万元,不合格者降为B类管理。
(2) B 类按16万元/年发放,中期考核优秀者可申报A类,由医学部组织专家评审,经教师聘任委员会审核、专班审议入选后,薪酬按25万元/年执行。
四、联系方式(同时请将个人简历发至下列任一邮箱,邮件标题注明:应聘某某岗位+本人姓名+高校英才网gaoxiaozp.com)
林敏:minlin@xjtu.edu.cn
杨谨:yangjin@xjtu.edu.cn
王铮:zheng.wang11@xjtu.edu.cn
李菲:feili@mail.xjtu.edu.cn
五、团队介绍
林敏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导,生命学院副院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从事细胞生物力学领域研究,关注力学敏感受体介导细胞功能调控的力学生物学机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Mater(2022)、Nat Commun(2021、2022)、Sci Adv(2020)等国际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5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1篇论文被选为期刊封面/封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和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先后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入选首届陕西省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和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等学术荣誉。现任中国力学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对外交流与合作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生物医学工程协会青年学者委员会委员、《应用数学和力学》、《Mechanobiology in Medicine》、《Medicine in Novel Technology and Devices》和《医用生物力学》期刊编委。
个人主页:https://gr.xjtu.edu.cn/web/minlin
杨谨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肿瘤学系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肿瘤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马里兰大学Marlene and Stewart Greenbaum 肿瘤中心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乳腺癌的转化和乳腺癌侵袭转移机制研究,包括乳腺癌细胞极性、乳腺癌免疫相关及其分子机制、三阴性乳腺癌血管生成拟态作用机制研究等。参编医学专著7部。近5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 Exp. Clin. Cancer Res.、Cell Mol. Life Sci.、Cell Death Dis.、Front. Cell. Dev. Biol.、Int. J. Biol. Sci.、Front. Oncol.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4篇。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专委会常委、中国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CSCO)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肿瘤分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抗肿瘤药物监测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合心脏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委会乳腺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委会乳腺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陕西医学会肿瘤内科分会常务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侯任主委、陕西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王铮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胰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胰腺癌中心访问学者,陕西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者,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陕西省五四奖章获得者。主要从事胰腺肿瘤的发生与演进、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级重点项目2项,其他项目十余项。第一/通讯作者在Gut、Clinical Cancer Research、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BBA Reviews on Cancer等杂志发表文章70余篇,H因子26。现任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感染与危重症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镜学分会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胰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胰腺专业委员会慢性胰腺炎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胰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外科学分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研究成果先后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青年科技奖。
李菲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2018年度国家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人选和2020年度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电分析化学方法与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交叉研究,包括细胞电化学分析与成像和电化学即时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hem. Rev.、Adv. Funct. Mater.、Adv. Sci.、Small Methods、Nano Lett.、Small、Chem. Sci.、Anal. Chem.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7篇,影响因子>16论文16篇,H因子39,授权专利11项。《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和《电化学》期刊编委会委员、《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期刊青年编委、《Electroanalysis》期刊客座编辑。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和“第六届中国侨界贡献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4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
个人主页:https://gr.xjtu.edu.cn/web/feili
更多最新博士后招收信息请关注博士后招聘网微信公众号(ID:boshihoujob)
原文出处:
http://bebc.xjtu.edu.cn/info/1014/3726.htm
(电话联系时请说明是在博士后网(boshihouzp.gaoxiaozp.com)看到的招聘信息,邮件申请时请在标题结尾加上信息来源于“博士后网(boshihouzp.gaoxiaozp.com)”)。
信息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 作者:admin | 时间:2023-06-02 09:26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让求职者周知目的,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联系邮箱:gaoxiaozp2017@163.com.